一个38岁人格障碍患者的自白:初中语文课本上的一段话成了我的座右铭: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智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。”这段话成了我最大的精神支柱,正是有了它,我才能忍受巨大的痛苦和煎熬,一次次地咬紧牙关,同不幸的人生命运作斗争,一直坚持到今天。
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,真的非常感谢那些挫折和磨难,锻造出我钢铁般的意志,而且让我觉悟到了我的人生使命。我最深的人生体会就是,在这个世俗社会,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非常的表面、肤浅,甚至虚伪,正所谓“知人知面不知心”、“人心隔肚皮”、“人生难得一知己”、“人情冷暧,世态炎凉”,人与人之间,离得那么近,又那么远。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值得怀疑的,不管是亲人之间,爱人之间,朋友之间,同学之间,邻里之间,同事之间,上司与下属之间,陌生人之间,我们永远看不到别人的灵魂,永远不知道别人究竟在想什么。一个人的心思是只可意会,不可言传的。我们不知道别人说的话哪句是真,哪句是假。正是因为这样,尘世间才会有那么多虚伪和丑恶,才会有那么多卑鄙可耻和龌龊小人。同样的原因,我才会宁可独处,也不想跟那些凡夫俗子同流合污。对于孤独,我早已习惯,而且我已经学会了享受孤独。
前不久,我就买了一本书,书名叫《有一种自由叫孤独——享受孤独的生活艺术》。
我的人生使命就是——创立一种学术理论,系统阐述人类意识流沟通与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关系。“意识流沟通”这个词,是我读初中时,在某本书的结尾处看到的,也许当时由于非常孤独,所以这句话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灵深处。
所谓意识流沟通,就是人与人之间不必通过口头语言、书面语言、表情语言、肢体语言等方式而直接进行心灵的沟通。我坚信,只要全世界成千上万的大脑神经科学家投入足够的时间、精力、智慧,就一定能够解决意识流沟通的难题。所以,我现在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,创立一套新的学术理论,在学术界产生广泛的影响,并且能够影响到军政界和联合国,促使各国元首就此问题达成共识,并且在国家事务决策上作出重大转变,大量地裁军,大量地削减军费开支,并用来发展大脑神经科学。
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有尊严的,然而在这个世俗社会,人与人之间却往往由于沟通障碍,而产生各种误会,进而导致争吵、斗殴、流血冲突,甚至于恐怖袭击和战争。战争是暴力的最高形式。这个人类社会是多么的可悲啊,全世界就像一个疯人院。假如外星人看到地球这副景象,不知他们心里会作何感想,也许他们会觉得我们地球人是一群很可怜的生物。说到外星人,我想多说两句,以前我买过一本《外星人未解之迷》,书中描述,曾经有地球人被外星人劫持,外星人用一种地球人不曾见识过的高科技手段,把一个很奇怪的装置放入地球人的大脑的某个位置,这样地球人就能和外星人之间进行思想交流了。我想,如果有一天,我们的大脑神经科学家也掌握了这样的技术,那我们不就可以进行意识流沟通了吗?那本书中描述的未必真实可信,但我们的大脑神经科学家对大脑的研究还远远不够,这却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。
我相信,在这个世界上,所有幻想中的神奇都有可能发生。正如您在《神奇》一书中所说的那样,总得有人去擦星星,总得有人走入那道窄门,引导这个社会向和平、和谐的方向发展。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和我相同思想的人,如果没有,我愿意成为一个时代的开拓者,领航人。人类历史上,经历了多少流血冲突,死了多少无辜的人,那些人和我们一样,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有尊严的人,也许谁都渴望这个世界是和平的,现代人如此,古代人也如此。
你与生俱来的一些不能改变的东西,比如你的性别、比如你的相貌、比如你的父母、比如你降生的时间地点……总之,在你出生以前就已经具备的这些东西,都不是你所能左右的,你只能安然接受。
人的行为动机无限多样,具有不可猜测性。所以,你不必时时刻刻知道别人怎么想,你只要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,就相当不错了。知己知彼百战百胜!这句古话固然不错,但那充其量只是一个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想象。有谁能在一生中百战百胜?既然不可能,那么也只有听凭内心。况且人生也不是战场,有什么必要在和别人交往中,百战百胜呢?那是战争哲学,不是快乐的处世之道。
改变态度就改变了命运,改变情感就改变了生活。
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幸福熟视无睹,而觉得别人的幸福却很耀眼,而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对自己不适合,更想不到,别人的幸福也许正是自己的坟墓。典型的不幸福的人是这样一些人,他们在童年或青少年时期被剥夺了一些正常的满足,于是便把这种满足看得比任何一种其它方面的满足更为重要,一生只朝着这一方面苦心寻求而忽视了其它,这种过度的重视可能变成一种偏执,使人失去正常的判断能力。
语言交流存在许多不确定的东西,尤其是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,最好不要依赖语言,比语言更好的东西是表情、姿势、行为与态度。一般来说,非语言的交流不容易误解,因为这些表情、眼神、姿势、手势是人类惯用的,超越文化和种族的,因而也是最容易交流的。
对喜欢沉默的人,语言交流是缺少功能的,你需要善用表情、肢体语言以及行为来补偿交流功能,就像面对聋哑人,责怪是没有意义的,为什么我们不学会哑语呢?
我们每一个表现出来的动作,其实已经走过了心理的很多道关卡。从行动去推理心理,是一个常用的方法。但行动一定要少于心理波澜的次数,也许是大大少于。很可能是心理的轻舟已经飞跃了万重山,行动才刚刚发出第一声猿啼。不要单凭同一个行动,就推论所有的动机都是相同的。也不要忽视了那些还有没有表达出来的想法具有的能量。行动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。